top of page

兩歲前的教養

  • 馮載欣博士
  • Apr 3, 2009
  • 2 min read

孩子初來到這個世界,他/她的腦部發展非常急速,亦有如一塊乾淨的海綿,會不段的吸收外間的資訊。初生嬰孩的腦部大約是成年人的腦部的四分之一,它會急速生長,腦部細胞急速增加,到六個月時,將達到成人的50%。6個月到一歲是孩子腦部發育的另一個高峰,會從原先的50%,成長達到成人的70%。在這期間,孩子的腦部重量,將發育為初生嬰孩的三倍。孩子會不斷獲得外界新經驗和刺激,讓腦細胞建立起密集的網路,形成完整的思想與記憶,父母應及早教養孩子,不要錯過這關鍵時期。

年幼的孩子適合過有規律的生活,建立常規可讓照顧者及孩子更清楚每天的生活節奏,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建立常規的方法可以是由父母編定孩子每天的作息時間表,飲食時間表及訂立內容等,讓照顧者執行。

而且,小朋友應從小學習遵守紀律,如吃飯時吃飯、遊戲時遊戲等。當然,父母不宜訂立一些太苛刻的規條,但遵守一般的紀律是有必要的,例如規定孩子必須在飯桌吃東西,不可邊吃邊隨處跑;或者不可邊吃邊看電視等。孩子從小在家守規矩,將來在學校才懂得守規矩,長大後才會做個守法的人。

出生後負責語言的神經末稍數量會高速增長,大約第八個月到達巔峰,是成年人的十倍,之後辨認新音的能力便開始下降。要孩子將來學懂外語,兩歲前便要給他多聽多接觸,讓孩子拉闊音域,加強辨音能力。兩歲後才首次接觸的外語,學習會比較慢和困難,甚至無法標準地發音,例如一些捲舌音,因此父母應把握時機。

閱讀能力高的孩子的學業成績相對地較佳,相信家長不會反對這個論調。要培養小朋友自小閱讀的習慣,當然要讓他們對書本產生興趣,由BB的玩具書到圖書,按孩子的程度,鼓勵孩子多接觸。家長可在家製造閱讀環境,例如家中的書要比玩具多,給孩子自己放書的地方,少開電視,父母經常閱讀亦可給孩子做個好榜樣。此外,如果孩子只愛看圖畫,未能專注於看文字,父母也不用著急,太急進反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快樂地閱讀,愛上書本吧!

Recent Posts

See All
幼兒上學去,環境不適應怎麼辦?

開學季來臨,孩子總會哭鬧不要上學,扒著父母的腳不願離開,孩子的不願意,讓家長也跟著焦慮起來。 0~2歲是建立安全感、依附關係的時期,盡量維持同樣的主要照顧者,往後送到團體的校園生活時比較理想。然而,有些家庭較忙,需要提早送孩子上學,沒有關係,重要的是該如何跨出第一步。...

 
 
 
媽媽也不想做那麼多,但孩子就是學不會「主動」

一個媽媽的心聲:「每天都在告訴自己,我今天一定不要再吼小孩,但似乎總是事與願違;好好說,孩子好像就是聽不見。不念孩子,好像就不會去做。搞得老公覺得我神經質,每天都在吼吼吼,長輩覺得我就是黑臉,常常跟孩子說”媽媽會罵唷!”」...

 
 
 
過度教育vs拔苗助長?

在香港的私人屋苑或甚一些商業樓宇,大家不難見到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學習中心。現在有很多人強調早期學習的重要性,孩子未出世,父母已急不及待報名各種Playgroups,一歲就要報讀幼兒園,出名的學校競爭力很大,有些父母更為孩子分別報讀兩間幼稚園的上下午班,課餘還有各式各樣的興趣...

 
 
 

Comments


精選文章
近期文章​
分類

Copyright @ HKPARENTS 2008  |  Best Viewed With Google Chrome, Safari, IE 10 or later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