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
- 馮載欣博士
- Sep 1, 2009
- 2 min read
開學了,經過一個漫長的暑假,大家收拾好心情未呢?家長不防多和子女溝通,多些關心,和他們談談新的班主任、新的同學、新的科目等等,讓他們分享所學的新事物,或是所遇到的困難。家長亦好引導子女趁著新的學年,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展開一個好的開始。著名作家巴金說過:「孩子的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那麼,有哪些是好的學習習慣呢?要數的話,真的很多,就說幾個較重要的吧!
首先,鼓勵子女學習做事有條理,每天要自己執拾好書包,帶齊「需要的」課本文具上課,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用家課紀錄冊,以免忘記要做的功課。如果子女年紀尚幼,家長需要給與多些協助和鼓勵,但切勿代替他們去做。
「學問」一詞說明了「學」和「問」是學習的一個過程,要習慣提問。善於提問才能增進知識,一有疑問或不明白的時候,便要立即問,不要苟且,如果老師在堂上未能即時解答,可以把問題寫在筆記簿,下課再問,或者自行上網找尋答案。
預習的習慣也可令學習效率提升。一來對將要學習的課題有個初步印象,二來可事先發現問題,記下不明白的地方,到上課時聽老師解說,更易理解,學習便更有效率了。
最後,要有做筆記的習慣。在堂上做筆記讓學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老師講課,把重點記下。其次,做筆記需要找出重點和濃縮內容,學習寫重點或運用圖解,有助培養總結和歸納知識的能力。最終,做好筆記後有利日後溫習,經過做筆記這過程,可更深入了解和掌握所學的新知識。溫習時有依據,印象亦更深刻。
培養好習慣,一生受用!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就由開學開始吧!
Recent Posts
See All每天我們都會照鏡子,為的是檢視自己的容貌和衣履是否端莊整潔。其實,除了外貌外,我們有哪些地方都需要自我檢視的? 古人曾參曾說:「吾日三省吾身」。他每天都多次督促自己反省:替別人做事,必須盡心盡力;對朋友必須忠誠守信;老師教授的知識,必須檢視是否學得好?...
超越課堂 根據教育周刊發表的一項分析,四分之三的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在學校環境以外發現了他們的興趣。因此,尋求以課程為重點的科學探索課外活動。許多小學提供課外學習機會,以深入研究機器人和法醫學等科目。查看當地YMCA,4-H組織或娛樂中心的產品。隨著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意識到編...
近日逝世的高錕教授,童年時已對科學著迷,不斷嘗試、不斷實驗;他曾經自製氯氣,製造滅火筒、焰火、煙花和相紙,也試過製造泥炸彈。後來他開始研究無線電,成功地裝嵌了一部有五六個真空管的收音機。 高錕教授早在60年代已經提出「光纖理論」,但當時卻被批評是「癡人說夢」。不過他並未有放...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