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入學考慮
- 馮載欣博士
- Jul 1, 2010
- 3 min read
滿兩歲的小朋友可報讀幼兒中心或幼兒園,家長應考慮自己的孩子的需要,如留在家只是和家傭一起,可能會無所事是,幼兒班的上課時間通常只有三小時,好處是可讓小朋友接觸一下其他小朋友,學習與別人相處。
當小朋友滿兩歲八個月時,便可讀本地幼稚園,而國際幼稚園的收生年齡則視乎有關學校的學制。有些家長會因為子女在年尾出世(12月),而讓子女延遲一年入學。其考慮應視乎子女的生理和心智發展,每個小朋友的成長進度是有差異的,如子女較遲熟,延遲一年入學會比較理想。
選幼稚園應考慮的事很多,例如不少家長都希望子女可讀名校,但不少名校都有宗教背景,家長是否有同樣的信仰呢?如果不同,那麼一些學校活動可能與家庭教育造成衝突。此外,學校會否離家太遠呢?如果每天要花一兩小時在交通上,小朋友會感到十分疲累,上課也難以精神奕奕,對學習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家長還要學校的學制如何。自己的孩子適合上或下午班,還是全日制呢?孩子只能適合短時間,還是能適應長時間的學校生活呢?另外要考慮學校的課程和教學法如何?這是很重要的。學校是傳統學校?蒙特梭利?還是國際學校?授課語言是中文還是英文呢?學校全語文教學,還是方案教學?教育局規定所有幼稚園必須聘用100%合格幼師,有些幼稚園甚至聘用了有學位或碩士的老師,家長不妨了解多些,參考各校的師資資料。最後,家長可參考教育局的視學報告,了解幼稚園的教學質素,視學報告會詳述學校的優點和缺點,如報告內的批評部分比讚賞部分多,家長便要三思了。
幼稚園主要分為主流幼稚園和國際幼稚園兩類,家長的選擇會影響小朋友將來升讀小學,例如小朋友讀國際幼稚園會較難轉回主流學校。主流學校包括了官津學校和直資學校,學校普遍以廣東話授課,一般香港小朋友比較容易適應,他們在理解學習內容和思考分析時較有利,一般家長亦較易配合,扶助小朋友的學習。一般傳統學校的師生比例較高,性格主動的小朋友會較有利,傳統學校的功課一般較多,主要以測驗和考試作評估,學生需要有自律性。國際學校主要以英語授課,師生比例較低,不同的國際學校會有不同的學制、課程、入學年齡等,一般國際學校的環境較寬敞、設備完善,教學法靈活,鼓勵學生獨立和主動。國際學校大多利用持續性評估,學生的讀書壓力較低,家長的壓力也相對較低。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和學校的溝通語言是英語,而且,學費普遍亦相當昂貴,有些國際學校是需要家長購買債券的,家長需仔細衡量。
家長應在小朋友入學前一至兩年便要搜集資料,方法包括上網、參觀校園、向朋友詢問、參考報刊書籍等。透過上網,家長可瀏覽幼稚園概覽,概覽詳述了有關幼稚園的地點、設施、收費等資料,更有教育局的視學報告。不少幼稚園亦有舉辦開放日、講座等,家長不妨親身視察和了解,可帶同子女一起參觀更佳。此外,如有朋友的子女正在就讀幼稚園,亦可透過他們多作了解有關學校的辦學理念,老師的教學作風等等。家長宜早作預算,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學校。
Recent Posts
See All每天我們都會照鏡子,為的是檢視自己的容貌和衣履是否端莊整潔。其實,除了外貌外,我們有哪些地方都需要自我檢視的? 古人曾參曾說:「吾日三省吾身」。他每天都多次督促自己反省:替別人做事,必須盡心盡力;對朋友必須忠誠守信;老師教授的知識,必須檢視是否學得好?...
超越課堂 根據教育周刊發表的一項分析,四分之三的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在學校環境以外發現了他們的興趣。因此,尋求以課程為重點的科學探索課外活動。許多小學提供課外學習機會,以深入研究機器人和法醫學等科目。查看當地YMCA,4-H組織或娛樂中心的產品。隨著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意識到編...
近日逝世的高錕教授,童年時已對科學著迷,不斷嘗試、不斷實驗;他曾經自製氯氣,製造滅火筒、焰火、煙花和相紙,也試過製造泥炸彈。後來他開始研究無線電,成功地裝嵌了一部有五六個真空管的收音機。 高錕教授早在60年代已經提出「光纖理論」,但當時卻被批評是「癡人說夢」。不過他並未有放...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