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發展有快慢 比較招煩惱(1-2歲)

  •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主任伍偉湛
  • Mar 28, 2013
  • 2 min read

20個月大的女兒剛上Playgroup,發現她的發展明顯比其他同學遲緩,其他寶寶能輕易聽從老師的指令,女兒卻完全漠視,逕自搞東搞西,上課途中拿起小棍子亂敲,老師叫停也不理會。其他媽媽覺得我教女無方,我也感覺女兒不受歡迎,我已經為她找了N班,該如何是好? 這時期孩子開始走出家門,認識新環境和人物,社交表現不好也可以理解。參加小班playgroup,是為進入N班的熱身練習,可見媽媽對女兒的細心。 按自身不同軌道成長 不過,家長在評估孩子的表現之前,首先必須謹記﹕每個孩子在各方面的發展程度不盡相同,有些孩子在某方面表現突出,有些孩子好像不大了了,但相同的是他們在按着自己的軌道學習,家長切忌拿這階段的孩子們互相比拼,有欠公平之餘,亦徒添不必要的壓力。 觀察個人進步 適當讚賞 比較合適的評估方式是﹕以孩子自己的表現相對比較,例如她進入課室肯不肯友好示意招手、叫人?例如今次表現羞澀,但和老師、小朋友熟絡後有沒有進步呢?又如老師教的東西她不感興趣,但老師講她愛聽的故事又如何呢?媽媽可以把這些細項記下,下次觀察時,留意她有沒有進步,當她有進步,就要讚賞、鼓勵她;而有待改善的項目,也要耐心教導。 分主次改善 家校合作 家長要注意,要孩子短期內表現完美並不可能,所以要把項目分出優次,逐一處理,不要一下子排山倒海而來,諸多要求、揠苗助長之下,往往帶來更多挫折感,令人氣餒。 家長的目標應專注放在孩子的成長上,發現她在哪些地方表現有欠理想,在進入N班就讀時,可事先告訴老師,請他們留意。家校合作,要求一致,這對孩子學習、成長有莫大益處。

Recent Posts

See All
幼兒上學去,環境不適應怎麼辦?

開學季來臨,孩子總會哭鬧不要上學,扒著父母的腳不願離開,孩子的不願意,讓家長也跟著焦慮起來。 0~2歲是建立安全感、依附關係的時期,盡量維持同樣的主要照顧者,往後送到團體的校園生活時比較理想。然而,有些家庭較忙,需要提早送孩子上學,沒有關係,重要的是該如何跨出第一步。...

 
 
 
媽媽也不想做那麼多,但孩子就是學不會「主動」

一個媽媽的心聲:「每天都在告訴自己,我今天一定不要再吼小孩,但似乎總是事與願違;好好說,孩子好像就是聽不見。不念孩子,好像就不會去做。搞得老公覺得我神經質,每天都在吼吼吼,長輩覺得我就是黑臉,常常跟孩子說”媽媽會罵唷!”」...

 
 
 
過度教育vs拔苗助長?

在香港的私人屋苑或甚一些商業樓宇,大家不難見到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學習中心。現在有很多人強調早期學習的重要性,孩子未出世,父母已急不及待報名各種Playgroups,一歲就要報讀幼兒園,出名的學校競爭力很大,有些父母更為孩子分別報讀兩間幼稚園的上下午班,課餘還有各式各樣的興趣...

 
 
 

Comments


精選文章
近期文章​
分類

Copyright @ HKPARENTS 2008  |  Best Viewed With Google Chrome, Safari, IE 10 or later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