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陪伴 是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曾聽很多媽媽發過這樣的牢騷:“給寶寶買了這麼多書和玩具,各種功能、各種好玩,可為什麼他就不能踏實自己玩會兒呢。總還是要纏著我,讓我陪他一起玩。有時候,寶寶甚至並不和我玩,但即使自己玩得很專心,也必須讓我傻傻陪坐在他旁邊,就是不讓我做自己的事情。這是怎麼回事呢?”

和很多媽媽一樣,雖然我也很清楚陪伴寶寶的重要性,但有時也的確會渴望一些屬於自己的時間。在這樣的時候,總會寄希望於能有一個super toy出現幫助我吸引走這個整日黏在我身上的小孩。但是,我的陰謀大都未能得逞,好像我越希望玩具幫我當會兒保姆,寶寶就會越發黏我。某個機會,和早教專家聊起這件事,我才發現對這件事我需要換一個角度重新看待。

對於寶寶,尤其是兩歲左右的小寶寶,很重要的一個目標就是,希望做一件事能夠得到媽媽的關注和賞識。因此,寶寶都會希望媽媽在他身邊,專心看他做一件事。寶寶會因為媽媽的關注而感到享受,自我價值感也會因此得到提升。如果有條件的話,媽媽還是應該盡量滿足寶寶的這種需求。這是寶寶自我發展中的一種需要。寶寶會因為自己做了一件驕傲的事,希望從媽媽的眼神中得到確認和肯定,媽媽給予寶寶的確認越多,越有助於寶寶自我的發展。

媽媽需要做的實際上是處理自己內心的情緒。這種傻傻的陪伴,常常讓媽媽感覺自己被控制、浪費時間。事實上,媽媽就是寶寶的容器,寶寶在這一刻需要媽媽把他盛住。媽媽陪在旁邊的意義就在於給寶寶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環境,寶寶需要在媽媽營造的這個安全的氣場裡面做自己的事情,需要媽媽不斷地給予他確認和肯定。雖然媽媽僅僅只是看著他,對他也是一種精神的滋養。

如果媽媽確實有安排不開的事情,無法專心的看著寶寶,也可以變換一個角度來處理這個問題。比如在寶寶游戲之前,先跟他有一個小約定,你可以告訴寶寶:“下面我們來一起做一個游戲。在這個游戲裡,媽媽和你要有所分工。你的任務是看書,媽媽負責給你服務,做好吃的給你吃。”這樣雖然你去廚房忙碌了,但是在寶寶的感覺裡,你們只是在做同一個游戲的不同分支,而並非你在做一件跟他完全沒有關系的事,寶寶就不會覺得你忽略了他,接受起來就比較容易。

由此可見,把玩具買回家只是一個開始,媽媽陪玩的過程才是寶寶最需要的禮物。一些陪玩的小技巧,讓媽媽和寶寶的游戲時間更多歡樂。

讓寶寶主導游戲 在玩玩具或做游戲時,應該由寶寶來主導,但是父母可以創造性地去參與。所謂“創造性地參與”是指父母不是完全被動地陪伴,任由寶寶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在游戲過程中,父母也可以以“游戲者”的身份加入,在肯定和尊重寶寶的玩法的同時,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寶寶了解了父母的新玩法,一方面會模仿和跟隨,同時也會自己積極想出更多新的創意。父母不是要約束寶寶,給寶寶壓力,讓寶寶按照父母期望的方式玩耍,而是引導寶寶,激勵和啟發寶寶想到更多新的玩法。把游戲玩得更富有拓展性。

比如父母可以通過游戲道具的准備,有意識地引導寶寶發掘更多有意思的玩法。玩水時,父母可以給寶寶准備一些小噴壺、小水桶、小篩子等道具,甚至可以加入顏料、面粉,讓游戲呈現更豐富的觸角,向更多個方向去延展。

給寶寶全身心的陪伴 孩子玩玩具,是把自己的創造力和內在的心理感受投射出來的過程。如果父母給予過多的引導,就干涉了寶寶創造力的發揮,干擾了孩子整合自己內在心理感受的過程。在陪寶寶玩游戲的過程中,父母不是“人”在就可以,而是要“身心”都在陪伴游戲這件事情上。全身心投入到游戲中,去感應寶寶需要你配合他做什麼。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和寶寶情感的聯結,同時也會給予寶寶心靈足夠的滋養。

小寶寶的游戲裡不宜過多挑戰 有些媽媽喜歡在玩耍時故意制造一些挑戰,讓寶寶去克服,以為這樣可以有助於幫助寶寶鍛煉能力。但其實,對3歲以前的寶寶來說,自信心的培養比能力更為關鍵。如果父母在游戲中不斷給寶寶設置挑戰,一次次讓寶寶因為達不到目標而經歷對自己的失望,長此以往,寶寶就會逐漸對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對3歲以下的寶寶,媽媽給予寶寶更多鼓勵是王道。

精選文章
近期文章​
分類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