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硬幣的小孩
今天,我在課堂上和中四班學生分享我在地鐵車廂內的經歷:「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他坐著無聊,於是在母親手袋中取了一個硬幣來玩,後來更把硬幣放進嘴裏。母親立刻阻止他,並和顏悅色地向小男孩解釋:
「硬幣骯髒,不應放進嘴裏去。」
「硬幣有虫虫,會鑽進你的肚子,那你就要肚痛了。」
那小男孩不但繼續吃,還說:「我就是要吃!虫虫鑽進我的肚子,是我肚痛,不是你肚痛!」他的態度就是:我做的事就只是我的事,用不著你管… 」
我還未說完,課室已變成一煲滾粥似的。學生似乎很有感受,議論紛紛。有的在偷偷地做著掌摑小孩的手勢,有的扮著母親兇惡的面孔,有的與鄰位爭論…
「這樣的衰仔,打一餐!」
「他駁嘴,應該掌嘴!」
「這樣沒良心,應任由他吃,哽死他!」
「任由他吃,讓他嚐嚐肚痛的滋味!」
他們七嘴八舌的說個不停,都主張懲罰小孩。
「你猜猜那位母親又怎麼做呢?原來,她仍然和顏悅色,不慌不忙地從手袋中取出一條潔白的濕毛巾,小心翼翼地把硬幣抹乾淨,然後遞給兒子繼續玩。」
「咁都得?」「有冇攪錯?」…..。 又是一輪喧嘩。
「大家都覺得小男孩做得不對吧?我認為小男孩的錯,不單止在於他不聽話、駁嘴。更危險的是他的價值觀。他心目中只有自己,不理會周圍關心他的人。因此,做事時只會考慮自己。是否只要他忍得住肚痛,便可以隨意吃硬幣?這是否他的權利他的自由,別人不可以干涉?」
學生開始露出疑惑的眼光。 「他有沒有考慮到他生病時,父母怎樣擔心?受苦的不光是他自己?有沒有考慮過他傷害自己,同時也傷害了父母?究竟子女對父母有沒有義務?有沒有責任?」
學生都靜下來。我乘機借題發揮:「你們會得說小孩的不是,但你們曾否做過與他一樣的事?當你上堂睡覺時,你是否覺得你沒有錯?認為只要不騷擾老師講課,老師便不應責罰你。因為上堂睡覺,是個人選擇,與老師無關。這不就是吃硬幣的小孩的邏輯嗎?你們有否考慮過,身為學生,身為兒女,你的責任是什麼?」
我本想再說下去,無奈下課鐘聲已響。回到教員室,我回想起學生的反應:「打一餐」,「哽死他」,「任由他肚痛」。這就是他們的解決方法。多麼的暴力,多麼的消極!我應該怎樣才能扭轉他們的想法?至於那位母親的做法,她那和顏悅色的忍耐,令人佩服。但她的處理方法,是縱容?是迴避?還是保護?這小男孩將來會怎樣?
我感受到現今的孩子充滿了怨氣和不滿。因為無奈而消極,因為不滿而反叛。他們天真的一面那裡去了?我不斷的反問自己:是我們懲罰太多,讚賞太少?還是讚賞過多,要求過低?是我們規矩太嚴,還是太縱容?是「社會的錯」,抑或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做得不夠,甚至成為間接的劊子手?
我們知道嚴厲的懲罰會引致退縮和反叛。然而在另一極端,過濫的讚賞和縱容,會使孩子是非不分、不知好歹,形成自我中心,自我膨脹。遇到困難挫折時便手足無措,無法面對。孩子受罰會沮喪;孩子慣於受讚而力有不逮時同樣會沮喪。因此,過分保護孩子,遷就孩子並不能解決問題。在容忍、尊重孩子的前題,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學習掌握正確的思考方法和真正的處事能力。除非孩子有能力切切實實的處理周遭的事物,否則無論打罵或呵護,都於事無補。教導孩子學會思考,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針對現代社會的需要,使孩子掌握必需的知識,應是現今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