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放榜前調整心理 親子多溝通助渡難關

  • 星島日報報道
  • Jul 11, 2017
  • 3 min read

文憑試放榜前夕,無論預期成績如何,考生壓力一定「爆標」,心情異常緊張,資深社工分析指,考生的壓力來源主要源於成績未必如預期,以及父母的拉力,若雙方能在放榜前妥善管理期望,做足心理準備,便可減輕放榜後的負面情緒,「放榜也可以是改善親子關係的契機,若父母能與子女好好溝通,關係或會更進一步。」

「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畫」女青生涯規劃服務隊隊長林遠濠由會考年代開始,已為考生提供情緒輔導服務,他認為不滿意成績和與父母關係所影響,是同學放榜的兩個主要壓力來源,而上述憂慮都能靠放榜前的心理調節消除。

成績方面,期望管理是必須的。林遠濠表示,現時學校多數有模擬考試及放榜,考生宜以此作參考,了解自己的實力,對成績作出較符合現實的預期,有助減少負面情緒的出現。此外,做足資料搜集,了解自己的興趣,也是心理調節的一環。由於專上課程選擇眾多,為免放榜當日不知所措,考生應早在放榜前尋找相關課程的資訊,「問問自己對前路有何計畫?是否一定要升學?要想清楚將來的路向。」

他又提醒同學,放榜要保持冷靜,千萬不要亂抓水泡,一有學校取錄就接受,或受朋輩影響,跟朋友一起報讀了原來不適合自己的課程。同學亦要有心理準備要在放榜當日面試,要及早預備,「有些課程較重視面試表現,成績不好不代表沒有機會。」他表示,考生若能了解課程和自己的興趣,對前路有清晰的規劃,面試時就能提升自信,或許可以創造奇迹。

除了考生要調整心態,家長也需要管理自己對子女的期望,放鬆心情。林遠濠解釋,不論考生與父母的關係是好是壞,情緒會直接受到父母影響。「大部分考生很重視父母對他們的評價,擔心文憑試表現不合父母的期望。」

根據以往的問卷調查,考生最想父母做的,是鼓勵、安慰和支持自己,甚至「講少兩句」,因為他們未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懂怎樣向父母解釋和交代;最不希望是父母給予過多升學意見和資訊,逼他們選擇某些科目,拿他們的成績與人比較,或責備他們,「如父母這樣做,子女會質疑自己,很不開心」。

林遠濠更提醒家長,放榜也可以是改善關係的契機,若把握此機會,父母與子女好好溝通,關係或會更進一步。「視乎平時相處模式,放榜當日,家長不宜主動追問考生成績,反而耐心等候他們交代,或以電話初步溝通已可。」他指很多年輕人對父母的追問或意見感到煩厭,所以家長只須告訴子女,自己已準備好隨時支援就可以了,「簡單如在今日一起吃飯、談談天,考生已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懷。」

他以往遇過有家長特地請假一天陪子女放榜,但原來子女覺得父母整天在身邊,壓力反而更大。另外,他指家長若就選科或升學問題和考生出現分歧,也應學會放手,明白子女已長大,讓他們自由選擇,將來或有更大成就。「放榜是仔女主場,父母要明白,子女是成年人,也要學習對自己前路負責任。」

另一方面,他覺得同學不必勉強自己來符合父母的期望,好好和父母溝通自己的意向才最重要。「很多人以為一定要有大學學位,但現時有很多職專課程,讀完可以有一技傍身,只要想清楚自己的路向,未必一定要升學或重讀,倘若考生成績未如理想,也應該明白升學並非唯一出路。」

 
 
 

Recent Posts

See All
應對憤怒的少年 (節錄)

您與青少年溝通的方式以及您的行為在結果中起著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有用的方法可以帶來更積極的結果: 承認她的情緒 如果你告訴她她可能不再玩視頻遊戲了,她說,“我無法忍受你”,專注於她的憤怒,並承認,“我可以看到你生氣,你想繼續玩“然後設定限制,”這些話是有害的。生氣是可以的...

 
 
 
培養樂觀主義者的6個技巧

想知道如何養育一個樂觀的孩子? 畢竟,看到玻璃杯半滿的孩子們更善於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 也更快樂。 這裡有六個技巧可以幫助你建立一個陽光燦爛的人生觀。 鼓勵孩子樂觀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產生長期的積極影響。 (你知道樂觀主義者更有可能活到100歲嗎?)但是你如何...

 
 
 
出生順序如何塑造人格 - 獨生子女 (節錄)

加利福尼亞州奧本市的珍妮哈里斯說,她的女兒艾琳一直都非常有創意。 “當她4歲時,聽到我抱怨我的鼻子一直很冷,她用半胡桃殼,棉花和一些繩子讓我變成了'鼻子更溫暖'!”因為只有孩子獨自度過這麼多時間,他們才是自我娛樂,往往是所有出生訂單中最有創意的。...

 
 
 

Comments


精選文章
近期文章​
分類

Copyright @ HKPARENTS 2008  |  Best Viewed With Google Chrome, Safari, IE 10 or later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