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陪玩也要有技巧,常見NG教養-2歲後,玩比吃睡更重要

  • 王宏哲 (原文刊於 天才領袖)
  • Apr 30, 2018
  • 3 min read

3歲前,不可能每個孩子都能乖乖坐著學 來了一個很可愛的小女孩,2歲半。媽媽說,最近開始上音樂課及故事課,但都不能乖乖坐著學,但是班上的其他孩子卻都可以。我跟這個孩子蹦蹦跳跳,透過玩遊戲互動,發現孩子的發展挺好的。其實,要求3歲前孩子都乖乖坐著學,可能讓孩子變得不愛玩,壞了口味,是NG的做法!

很多爸媽或保姆都會發現,過了2歲後,孩子越來越愛玩遊戲,跟人互動,吃飯睡覺好像變得越來越不重要,整天只要有的玩,也不會喊累,更不會想要吃。的確,2-5歲是孩子透過遊戲,大量且快速的發展心智能力的年齡,讓孩子快樂的遊戲,不但可以促進人際關係的發展、大小動作的協調、語言的表達,更可以增進親子間情感的互動。但有些太早教,不正確的教,是否會揠苗助長,妨礙了寶貝的自然發展呢?不同階段的遊戲發展是什麼?字卡有必要嗎?是不是NG玩法呢?這一篇全部破解!

常見的NG玩法 照本宣科要求孩子對坐,拿著紅色卡片:”這是紅色!” 一直數”1、2”這是兩個,”1、2、3、4、5”這是5個給寳寳看! 當孩子背越多歌、背越多詩、三字經,爸媽才投入大量的誇獎跟稱讚! 1歲半前的孩子喜歡沒有目的性的玩,爸媽可能會拉過來坐好,聽故事玩玩具! 當孩子在探索時,爸媽急著教,或急著告訴孩子為什麼。 當孩子在改變玩法時"如把車車倒過來拆輪子",爸媽馬上跟他說,不對!車子應該拿來滑及推的! 當孩子疊高積木跟你說像一座高樓大廈,想跟你互動,爸媽卻隨便呼應一下! 當孩子在發展大肢體動作,蹦蹦跳跳,打打鬧鬧時,爸媽總是在旁"危險!不要這樣!不能那樣!" 當孩子遊戲遇到瓶頸,過不了關有情緒時,如"拼圖9片往12片挑戰",爸媽跟他說:你以前不是都會,現在怎麼不會?或現在怎麼都不玩了? 孩子在遊戲互動過程中,遇到挫折,經常性的跟孩子碎念:你怎麼這麼愛生氣?誰會喜歡跟你玩?

0-5歲各階段遊戲互動發展

0-1歲半 沒目地自有自在的玩樂,注意力不長,一直變換遊戲,玩自己喜歡玩的遊戲。

1歲半-2歲 會開始觀察別人在玩什麼,有點想加入,但還是有點害怕及觀察,有時會躲在媽媽身邊,等到沒人的時候才衝出去玩。但還是以自己的遊戲為主,玩遊戲及玩具總是東碰一下,西碰一下。

2-2歲半 被引導下可以加入一群孩子的互動遊戲,但在團體中還是自己探索自己有興趣的東西,但是有跟其他孩子眼神對焦的共同式注意力,開始大量觀察別人手上好玩的東西,或別人正在玩什麼。可以跟著媽媽正在做的活動。

2歲半-3歲半 1.開始學會分享玩具,也開始有主題,例如別人拿車車,孩子會拿自己的車車出來玩;別人拿拼圖,他會拿自己的拼圖出來;會當小跟班跟著別人追趕跑挑的遊戲。 2.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可以跟著簡單活動,每個遊戲維持的注意力,可能有5-10分鐘左右,覺得好玩的,會被吸引過來一起玩。

3歲半-4歲半 共同遊戲時期!孩子與爸媽,或孩子與孩子之間可以分工合作,一起分配任務,孩子可以等待聽完遊戲指令再行動。非常有興趣跟其他孩子一起互動,也會使用大量語言,讓自己能加入其他孩子的遊戲。

4歲半-6歲 喜歡找伴,願意因為好玩,放棄自己在遊戲中多數的指揮,會想辦法避免自己讓同儕討厭。在遊習裡面,可以分享、輪流及等待,一個遊戲可以維持20-30分鐘左右的專注力,而且規則都非常清楚。

天才領袖

Recent Posts

See All
校長的話 - 自省

每天我們都會照鏡子,為的是檢視自己的容貌和衣履是否端莊整潔。其實,除了外貌外,我們有哪些地方都需要自我檢視的? 古人曾參曾說:「吾日三省吾身」。他每天都多次督促自己反省:替別人做事,必須盡心盡力;對朋友必須忠誠守信;老師教授的知識,必須檢視是否學得好?...

 
 
 
5種培養科學愛好者的方法 (節錄)

超越課堂 根據教育周刊發表的一項分析,四分之三的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在學校環境以外發現了他們的興趣。因此,尋求以課程為重點的科學探索課外活動。許多小學提供課外學習機會,以深入研究機器人和法醫學等科目。查看當地YMCA,4-H組織或娛樂中心的產品。隨著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意識到編...

 
 
 
學習超越挫折

近日逝世的高錕教授,童年時已對科學著迷,不斷嘗試、不斷實驗;他曾經自製氯氣,製造滅火筒、焰火、煙花和相紙,也試過製造泥炸彈。後來他開始研究無線電,成功地裝嵌了一部有五六個真空管的收音機。 高錕教授早在60年代已經提出「光纖理論」,但當時卻被批評是「癡人說夢」。不過他並未有放...

 
 
 

Comments


精選文章
近期文章​
分類

Copyright @ HKPARENTS 2008  |  Best Viewed With Google Chrome, Safari, IE 10 or later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