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馮載欣博士
  • Dec 1, 2011
  • 3 min read

望子成龍是一般家長的想法,對孩子都有一定的期望。當家長知道孩子是資優兒時,又會有甚麼想法呢?孩子比別人聰明,「望子成龍」應該更順理成章吧!自己的孩子是資優兒怎樣說也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很有面子的事吧!中國古代王安石的文章〈傷仲永〉描述了神童方仲永的父母恃著孩子的聰穎到處炫耀,耽擱了孩子的教育。天稟聰穎的方仲永因為沒有接受適當的教育,結果長大後與常人無異,並且一事無成,可見天才也需要適當的栽培。今天有不少父母以為資優兒就是全能的,而對他們的要求過嚴。有些父母則要孩子循著自己的期望來發展,而忽略了孩子的意願和實際能力所在。其實資優兒的發展並非每個都一樣,「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資優兒大有人在,原因何在?到底是孩子變蠢了,還是因壓力太大而引起反抗行為?下面有一個資優兒個案和大家分享,大家不防借鏡一下。

小強自小對周邊的人物和事物也很敏感,求知慾和記憶力都很強。小強自小對數字很敏感,小強十分喜愛砌LEGO玩具,空間感很強,他的媽媽對此十分自豪。小強順利地上了媽媽心怡的小學,他的成績一直都不錯,數學尤其了得,每次考試也名列前矛。每當小強考第一和比賽得獎時,都會得到父母的獎勵,小強很重視父母對他的看法。此外,小強在小五時接受了智力測驗,證實是資優生,並參加了學校的數學資優課程。可是,當小強上了中學後,媽媽覺得小強變了,他不再「聽話」了,放學後常常對著電腦,並對WAR GAME有濃厚的興趣,也喜歡研究各樣武器。可是,面對功課和考試,都是馬虎了事,雖然成績不過不失,但不再名列前矛,肯定是未有發揮出應有的水準,對於媽媽的「大聲責罵或細聲勸告」,小強也充耳不聞,母子關係也沒有以前的親密。媽媽對小強不盡力學習,感到十分無奈。媽媽覺得小強是資優生,天資聰敏,功課和考試沒有100分也應該有90分,學業成績優異是應該的。

小強的心聲:其實我每天對著電腦,是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我對學校的課堂感到十分沉悶,功課多而沒趣,媽媽不明白我,「第一名」真的這麼重要?其實課堂上老師所教的內容我都明白,有沒有100分對我來說根本不重要。

後話:小強的媽媽後來聽了老師的建議,改變了對小強的態度,她不再著眼於小強的分數,而是支持小強學習有興趣的科目,讓小強從拾學習的樂趣。有時也和小強談談電腦和WAR GAME,並引導小強平衡遊戲與學習。媽媽的改變令小強放下對抗的心,願意認真對待學業,母子關係也日漸回復。

其實針對資優子女的天份,家長作適當的栽培也是理所當然的,倘若揠苗助長,子女便會背負過大的壓力。很多時家長自己的態度也不正確,把孩子的成績和考試名次看作輸贏,把學習的目的歪曲了。其實家長應鼓勵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而不是只在乎成績,要求孩子次次考第一。每當孩子付出了努力,便應對他們的付出加以鼓勵及肯定。比起把著眼點放在分數和名次,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更重要。認真面對學業也是一種責任,如果課堂所教的內容太淺,也可和老師商量,提供多些進階教材,作更深入的探索。家長如能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孩子能發展所長,比勉強孩子跟自己的一套理想,不是更好嗎?

別讓孩子「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啊!

Recent Posts

See All
「聰明藥」煉成了嗎?

有頭條報導家長會要求精神科醫生開治療過度活躍症藥物給沒有過度活躍症的小孩。沒有病但亂服藥,當然不應該。我十年前在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工作時,較常遇到的反而是家長不希望醫生為患有過度活躍症的孩子開藥,主要原因包括擔心藥物有副作用或家長不願接受孩子患病等原因。這十年雖然有新藥物推...

 
 
 
資優與修養

為什麼有些資優、有能力的人總是不開心? 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 ,有時認為自己為什麼就是這麼認真, 但是總是不能放得下。 這種非黑即白的心理,令比較聰明的人、比較能幹的人,有一種無奈感。自己明明覺得已很幸福,做得比其他人好,為什麼總是不開心...

 
 
 
誰是資優兒?

不少家長都希望子女聰聰明明,讀書科科A。當孩子表現特別優越,家長便希望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資優。究竟何謂資優呢?其實每個孩子都各具潛能,各有所長,有些讀書特別優異,有些體藝特別過人,有些則是天生的領袖。此外,每個孩子的成長速度亦有快慢,當然資優兒童會在某範疇上較同齡的兒童優秀...

 
 
 

Comentários


精選文章
近期文章​
分類

Copyright @ HKPARENTS 2008  |  Best Viewed With Google Chrome, Safari, IE 10 or later

bottom of page